降息、降本、撤APP……银行降本增效大行动!
来源于:本站
发布日期:2025-11-18
在净息差持续收窄、资产端收益趋于下行的双重背景下,如何降本增效是绕不开的高频问题。近期,多家上市银行召开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正面回应了这一话题。
记者观察到,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不仅对高成本存款进行压降,高管们还喊出了“勤俭节约”的经营理念,从运营成本 “抠利润”;此外银行还纷纷对旗下APP矩阵进行“瘦身”整合,使得运维资源更为集中。
总结而言,A股上市银行纷纷通过负债成本管控、运营费用优化、数字化生态整合三大维度,向内挖掘利润空间。
负债端:压降高息存款产品
随着央行阶梯式降息落地,存款利率持续突破历史新低,商业银行长期限存款产品正在经历利率倒挂、产品下架的阶段。
近期不少中小银行主动下架了5年期定存产品,这是商业银行在净息差压力下,主动清理高成本存款的选择。
因为负债端成本管控到位,确实可以大幅降低银行利息支出的压力。
Wind统计数据显示,A股42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的利息支出是3.43万亿元,相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1.36%,其中20家银行的下降幅度超过了10%。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上海银行、兰州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的利息支出下降幅度较高,超过了15%,最高的平安银行达到21.61%。
对于存款降息的措施,重庆银行高管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这是目前多数银行的普遍做法。
该行一是主动清理高成本存款,如成本较高的保险资金协议存款已于上半年基本清零,单项措施贡献2—3个基点的成本下降;二是降息策略从长期存款、本地存款入手压降利率,再逐步推广到短期、异地存款产品,通过调整存款产品结构,进一步降低了整体负债成本;三是拓宽市场化融资方式,积极运用批量化融资、市场化融资等方式补充负债来源,有效分散存款端压力。
对于未来存款付息率的下降趋势,上海银行相关高管认为,未来随着存量业务到期重定价、差别化定价策略的深入推进以及存款期限结构的转化、低成本存款拓展,存款付息率将保持稳步下降趋势。
运营端:精细化管理“抠出”利润
业务及管理费是银行营收支出项中,除资产减值损失之外占比最高的部分。在收入增速乏力情况下,银行开启勤俭节约模式,对运营支出进行多方位压降,挖掘利润空间。当前,一半的A股上市银行前三季度的成本收入比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下降态势。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21家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17 家即使同比上升也控制在1个百分点以内。
其中,西安银行成本收入比下降最为明显,由去年同期的25.18%,下降了超6个百分点,降至今年三季度的18.50%,远低于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三季度行业平均水平(31.82%)。
从支出费用观察看,今年以来,商业银行陆续对业务及管理费进行压降。券商中国记者梳理,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17家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同比负增,同样,即使该项处于正增长的银行,其增速也多控制在0%—3%以内。
在大行中,邮储银行前三季度业务及管理费为1521.67亿元,同比下降2.66%;成本收入比57.40%,较去年同期降低2.65个百分点。对此变化,邮储银行表示,是因为在支出端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加快数智化转型和集中作业。
国盛金融研报分析认为,邮储银行储蓄代理费及其他同比下降8.91%,主要得益于邮储银行主动调整个人存款业务储蓄代理费率带动;员工费用、折旧与摊销、其他支出同比下降5.25%,主要是邮储银行全面加强成本费用精细化管控,持续优化成本费用资源配置,运营成本得到有效压降。
股份行对运营端的压降力度较为明显。其中,浙商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等银行今年前三季度的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了11.64%、9.57%、9.42%。
针对运营成本压降的措施,近期多家银行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回应这一话题。
其中,沪农商行相关高管表示,该行成本压降主要是该行落实勤俭节约、降本增效理念,压降日常运营支出,确保成本收入比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在科技投入增加的情况下,该行表示将持续加强科技资源管理,建立全流程管理机制,提高产出效能。
贵阳银行相关高管则表示,该行持续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运营成本下降,助力了盈利能力改善。
2025年高频词:关、并、撤
2025年,银行机构进行了多场“断舍离”行动:下架APP、撤销直销银行、关停异地信用卡中心……
今年9月,中国银行宣布将逐步关停旗下信用卡业务的“缤纷生活”APP,并将其全部功能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这是国有银行近来少有的动作。
实际上,自去年底至今年已有多家银行选择关停独立信用卡APP,将功能整合至手机银行主APP,如北京农商银行将“凤凰信用卡”APP业务迁移至手机银行APP。此外,北京银行停止直销银行APP,将其原相关业务全部迁移至旗下“京彩生活”APP。
记者查询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网站发现,今年以来,多家银行的直销、支付、企业等垂直业务APP因停止服务主动申请注销备案,其中包括苏州银行“苏心生活”APP、常熟银行“常银生活”APP、重庆银行“移动云信贷”APP、无锡银行“无锡企业银行”APP和“锡银在线”APP、成都农商行“蓉e扫”APP、青海银行“青行直销”APP等。
上述行动并非否定信用卡数字化服务,而是摒弃“单一业务独立APP”的低效模式,这类APP普遍存在用户活跃度低、运营维护成本高、功能与主APP重复等问题。
也就是说,银行APP正在告别 “多而散”,转向 “少而精”。
回顾这几年银行APP关停动作,实际上,多家银行早已启动对旗下APP的整合优化,以减少运营与维护的成本,彼时多集中于生活类、支付类等垂直APP。如2021年,邮储银行将“邮储生活”APP服务迁移至该行手机银行APP,建设银行将“龙支付”APP的相关服务迁移至建设银行APP。
除了关停线上手机客户端,线下渠道的 “收缩与整合”也在进行。
今年以来交通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也在密集关闭异地信用卡分中心,甚至部分商业银行已考虑将独立的信用卡事业部并入零售业务部门。
这背后的思路是,信用卡业务从垂直管理变革至属地经营,而属地化经营是基于降本增效的考量。总而言之,合并动作是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发展放缓的背景下主动收缩战线的缩影。
责编:战术恒
排版:罗晓霞
校对:王蔚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目的在于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风险 自担。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
分享到



